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名家专栏】凌宗伟:要学生快乐,首先教师要快乐

2017-04-17 凌宗伟 深圳师者情怀

编者按

没有人不想快乐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、持久的快乐。物欲的满足是肤浅、短暂的快乐。大哲学家叔本华说:"生命是一团欲望,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,满足了便无聊,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。"情怀君认为,以自身的努力和才华服务社会,给他人带去快乐,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!反过来,伤害别人是人生最大的痛苦,这时伤害最深的恰恰是自己。那些自大狂、迫害狂、小肚鸡肠之徒都是没有活明白的糊涂虫,自取其辱、深受其害竟不自知。作为教师,要使学生快乐,首先教师自己要快乐。那么究竟怎样做自己才快乐呢?我的回答是,不计报酬的付出,不求回报的助人。古今中外那些圣人、伟人都是这样做的,因此他们获得了深沉、持久的快乐,并且万古流芳。

情怀君算是享受到了职业快乐的人。当学生发自内心喜欢我的课,当我出差回来学生潮水般涌向我时,当学生眼里盛满依恋说“下学期分班后,您不教我了,该怎么办啊?!”当分到其他班的学生仍天天缠着我套近乎,当学生大老远就高声打招呼“老师,我好想你!”…我就知道我的教育走进了学生的心灵。我现在每时每刻都处于快乐乃至兴奋的状态,因为每天做着我喜欢的事:备课、上课、批阅作业、给学生答疑、阅读、写作、节假日外出讲学。我甚至常常反问自己:“我怎么可以如此快乐?!”可惜这份幸福来得比较晚,多年来我也是磕磕绊绊、风雨兼程走过来的,但还是值得感恩与庆幸,因为来得晚总比迟迟不来还是好很多很多倍。记得一位名师说过这样的话:“年轻的时候不会教,等会教了,又老了。”  这使我想起了一句瑞典谚语:"我们老得太快,却聪明得太迟。"这两句话道出了几乎所有中老年教师的心声,一种带有无奈、急迫、懊悔甚至有些伤感的肺腑之言。

本号今天推送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、全国优秀校长、语文特级教师、《中国教育报》“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”之一的凌宗伟老师的近作。该文强调,老师不快乐,学生更不快乐。只有教师快乐了,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快乐。情怀君深以为然,罗曼•罗兰说:“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,自己心中首先有阳光。”唯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快乐的教育。该文还提出管理的四个层面:权威管理、科学管理、文化管理和需要管理。本文篇幅不长,但涉猎面广,读来令人受益匪浅,掩卷长思。

(深圳高级中学的黄元华 微信hyh7261917,云南曲靖市富源六中 杨丽梅)




民国26年刘百川先生在《小学校长与教师》中有这样一段表述:“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内在的活动,就是让其成为生命的活动。学校只担负一个责任,就是让一个普通人成为在精神上健全的人,成为文明社会的正常人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学校教育就是应该以人为本的,而且应该以普通人为本的,尤其是基础教育。所以,学校教育中,快乐是一个重要的元素,它应该成为学生——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成为老师快乐的过程。今天,恰恰相反,老师不快乐,学生更不快乐。” 


学校就是一种生活,而且是当下的生活。我认为管理分四个层面,一是最原始的叫权威管理。行政给了你校长身份,你就有了行政权威,权威管理还有一个境界就是学术权威,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,刘百川先生认为要有好学校,先要有好校长,先要有好教师。我的理解是校长应该是教师之师。第二是科学管理,即通过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制度来管理。现在许多学校已经进入第三个层面的管理,就是文化管理。大家都在打造自己学校的文化,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。文化是什么,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办学历程中,师生共同形成的某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,当然还包括学校的环境建设。不过热衷于打造也是一件麻烦的事。第四个层面是需要管理,它源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,教育教学,学校管理,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可能发生,离开了需要,往往费力不讨好。


我总觉得学校是小圈,社会是大圈,不能老是让让大圈绕动小圈,小圈也要带动大圈。不能被社会不良风气所绑架,学校理对社会起反作用的。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,学校的文化必须影响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,不能被社会牵着鼻子走。


我们现在讲的是,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。他在那时候讲还要有好教师。大家都在谈自己怎么改进课题,怎么考得好,但是很少有人谈到怎么培养学校教师。


现在大家都在研究课堂,强调课堂要活,课堂要活首先教师要活,教师的活,表现在教学行为与教学语言的活,这又取决于教师的思想。所以校长的领导力更多地应该体现在理念层面、文化层面。一个人的理念改变了,他的行为方式才有可能改变,只不过切入点从课堂提高考试成绩与改变管理者的理念相比,前者的效果立竿见影,后者比较慢。


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,读一些书,读一点教育经典。只有在科学的、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,对教材、对教育的研究才有可能少走弯路。教师要做的重要工作是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,而不是逼着学生去学。要尽可能站在学生今天能够理解、认同的角度,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价值所在——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,让自己的兴趣得到发展,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之情。


教师要让学生快乐,首先自己要快乐,这快乐我以为更多的是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,要从自我出发,阅读、观察、思考、改善,着眼未来,回归常识、常态、常情,回归人性、人伦。要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,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;更要审视当下许许多多流行的教育口号,尤其是行政推动的教育口号和措施,是不是符合教育的常识,是不是尊重教育的人之常情,我们在实施过程中,如何让这些口号与措施回到教育的常态上来?


教材的处理要从需要和实际出发。需要是什么?需要就是要兼顾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,教学组织的科学原则是什么?就是兼顾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的实际,实际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,实际会帮组教师选择借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。


“相对论”不是老师教给爱因斯坦的,而是他探究出来的!老师不快乐,学生如何快乐?


(作者自负文责。未经授权,他人不得转载)


作者简介:凌宗伟,中学语文特级教师、中学高级教师、全国优秀校长、中国教育报刊社签约评论员、《中国教育报》“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”之一。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、《教师博览》兼职编辑。做过四年高中教务处副主任、13年高中教学副校长、6年校长,2013年8月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位置卸任,现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语文教师。主要研究方向:学校管理、语文教育、家庭教育。民国教育家刘百川研究者,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倡导者,践行者。在全国各地讲学数百场。语文教学主张“遇物则诲,相机而教”,形成了“大气磅礴,细处摄神”的教学风格。近年来在《人民教育》、《中国教育学刊》、《中国教育报》等各类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言论四百多篇。先后在《教育家》、《今日教育》、《教育视界》、《班主任之友》、《教育时报》、《中国教育报》设有专栏。有专著《好玩的教育:学校文化重建五讲》《阅读,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》《有趣的语文:一个语文教师的“另类”行走》《语文教师的使命》、《你也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》,编著《校长之道和人格修炼》《健康教育》《成长的烦恼》等。

 转 发 是 一 种 美 德  

长按此二维码 识别关注本号 

分享更多美文

依托单位

深圳黄元华名师工作室


有意合作者请联系“情怀君家园”园长

黄元华主编

微信:hyh7261917,QQ:2603126632

投稿请发至邮箱:2603126632@qq.com


“情怀君家园”宣言

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,

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。

总有一些事让人不忍放弃,相携坚持,

总有一群人胸怀理想,心忧天下。

精诚合作,互助共进。

天下兴亡,你我责任。

报效祖国,服务人民。

感恩有您,情怀永存!


恭候朋友们尽快长按上面的二维码识别关注本号,并惠赐大作!有您相伴的日子,情怀君倍感温暖,步履更加坚实,意志更加坚定,胸怀更加博大,目光更加高远!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